怎么跟孩子解释清明节
1、相传晋文公(春秋五霸之一)重耳,在继位前,遭受追杀,一路逃亡,饥寒交迫,快要饿死的时候,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大臣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煮了肉汤,才活过来。
2、等到晋文公继位,大封功臣却偏偏把介子推搞忘了,介子推也没有去争取,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归隐山林。等到后来晋文公想起此事时,才想着去把介子推找回来。可是介子推一心想要归隐,于是避而不见,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来见面,就下令放火烧山,可是等到大火燃尽,介子推也没有出来,活活被烧死。
3、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决定把这天定为寒食节,在寒食节期间不准生火,只能吃生冷的食物,而寒食后的一天叫作清明节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唐代,寒食节和清明节就合并为一天,统一叫清明节了,而后编撰二十四节气的时候恰好有一天在清明节,因此又有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清明”
1、插柳,射柳
由于介子推被烧死于柳树下,因此人们插柳以祭祀和怀念介子推,而后又衍生出了射柳等活动
2、祭祖,扫墓
随着时间的流逝,清明节也演化出了祭祖和扫墓的习俗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祭祖:祭祀祖先
扫墓:清扫先人的坟墓,累积新土
3、踏青,放风筝
清明节在春天,又离“三月三”比较近,因此也延续了很多适合春天的活动例如:蹴鞠,斗鸡,荡秋千,拔河等
1、由于清明节演习了寒食节的活动,由于寒食节不能开火,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些冷食,比如青团,青团又称清明饼、棉菜馍糍、茨壳粿、清明粑、艾叶粑粑、艾糍、清明果、菠菠粿、清明粿、艾叶糍粑、艾粄、艾草糕、清明团子、暖菇包、艾草青团等等

2、由于不同地方饮食习惯不同,准备的美食也各有不同
1、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——杜牧《清明》
2、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——晏殊《破阵子·春景》
3、 童颜若可驻,何惜醉流霞。——孟浩然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》
4、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——韩翃《寒食》
5、明朝寒食了,又是一年春。——顾太清《临江仙·清明前一日种海棠》
6、清明上巳西湖好,满目繁华。——欧阳修《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》
7、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——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
8、淡荡春光寒食天。玉炉沉水袅残烟。梦回山枕隐花钿。海燕未来人斗草,江梅已过柳生绵。黄昏疏雨湿秋千。——李清照《浣溪沙·淡荡春光寒食天》
9、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——吴惟信《苏堤清明即事》
10、中庭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。——张先《木兰花·乙卯吴兴寒食》
11、满眼游丝兼落絮,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。——冯延巳《鹊踏枝·清明》
12、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——王禹偁《清明》
13、听风听雨过清明。——吴文英《风入松·听风听雨过清明》
14、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——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
15、马上逢寒食,愁中属暮春。——宋之问《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》
16、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——黄庭坚《清明》
17、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——高翥《清明日对酒》
18、六曲阑干偎碧树,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。——冯延巳《鹊踏枝·清明》
19、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——高启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
20、可惜一片清歌,都付与黄昏。——黄孝迈《湘春夜月·近清明》
21、二月江南花满枝,他乡寒食远堪悲。——孟云卿《寒食》
22、帝里重清明,人心自愁思。——孟浩然《清明即事》
23、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。——程颢《郊行即事》
24、拆桐花烂漫,乍疏雨、洗清明。——柳永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漫》
25、百草千花寒食路,香车系在谁家树。——冯延巳《鹊踏枝·几日行云何处去》
26、谁把钿筝移玉柱?穿帘海燕惊飞去。——冯延巳《鹊踏枝·清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