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穴位简介
1、人中穴
定位与取穴:人中穴又称水沟穴,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沟正中及上1/3与中1/3的交界处,为中医“醒脑开窍”的重要穴位
主治:癫狂痫、小二惊风、昏迷、口眼㖞斜、腰脊通等
2、百会穴
定位与取穴: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
主治:头痛、眩晕、气喘、不寐、失语等
3、神庭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督脉旁3寸,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/3与外1/3连接点处
主治: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鼻渊、癫痫等
4、风池穴
定位与取穴:属足少阳胆经,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
主治:感冒、头痛、头晕、耳鸣等
5、太阳穴
定位与取穴:在两眉梢后凹陷处,有左为太阳、右为太阴之说
主治:头痛、感冒、目疾、神经衰弱、高血压等
6、印堂穴
定位与取穴: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
主治:头痛、头晕、鼻炎、鼻塞、鼻窦炎、失眠等
7、四神聪穴
定位与取穴:在百会穴前、后、左、右各1寸处
主治: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健忘、脱红、阴挺等
8、廉泉穴
定位与取穴:在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
主治:舌下肿痛、舌缓流涎、舌强不语、吞咽困难等
9、攒竹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
主治:头痛、目赤肿痛、流泪、口眼㖞斜、眼睑下垂等
10、率谷穴
定位与取穴:在耳上入发际1.5寸,循按穴处凹陷若谷
主治:头痛,目赤肿痛、眩晕、耳聋耳鸣、小儿急慢性惊风等
11、太冲穴
定位与取穴: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
主治:急慢性惊风、羊癫疯证、咽喉疼痛、心腋胀满、寒湿脚气痛、行步难、小腹疝气、偏坠疼痛、两目昏暗、腰背疼痛等
12、迎香穴
定位与取穴:眼睛正视,眼珠中心点直下,在鼻孔两旁0.5寸(拇指1/2宽)的笑纹中取穴
主治:鼻炎、鼻塞、鼻窦炎、流鼻水、鼻病、牙痛、感冒等
13、足三里
定位与取穴:在膝盖下3寸,胫骨外侧一横指处
主治:胃痛、呕吐、噎嗝、腹胀、泄泻、痢疾、便秘、乳房疾病等
14、脾俞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
主治:腹胀、水肿、呕吐、痢疾、背痛等
15、肝俞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
主治:黄疸、胁痛、呕血、目疾、癫狂、癫痫、脊背痛等
16、委中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膝盖骨正后方,窝正中,左右各一,即在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正中处
主治:腹痛、小便不利、遗尿、腰痛、下肢不遂、呕吐等
17、承山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小腿伸直时出现“人”字形凹陷处
主治:便秘、痔疮、腰腿拘急疼痛等
18、环跳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为1/3处
主治:腰痛、下肢痿痹等
19、承扶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臀部臀线底端横纹的正中央,左右各一
主治:腰痛、下肢痿痹等
20、阳陵泉
定位与取穴: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
主治:半身不遂、下肢痿痹、麻木、膝肿痛、胁肋痛等
21、昆仑穴
定位与取穴:在足外踝后0.5寸跟骨上陷中
主治:腰臀疼痛、膊重不能举、前阴肿痛、偏正头痛、脊背拘急、暴咳喘促等
22、阴陵泉
定位与取穴:正坐屈膝或仰卧位,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
主治:膝盖疼痛、眩晕、腹水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腰腿痛、尿闭、尿失禁、遗精、阳痿、月经不调等
23、涌泉穴
定位与取穴:位于阻掌心,卷足时足首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二、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处
主治:头痛、头晕、目眩、失眠、便秘、失音、小二惊风、癫狂、昏厥、小便不利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