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时候入伏?如何推算?
1、“三伏”是指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。夏至以后,虽然白天渐短,黑夜渐长,但是一天当中,白天还比黑夜长,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,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。到“三伏”期间,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,天气也就最热了。再往后,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,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。所以一年册温中最案鉴国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“三伏”。
从夏至后第三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(10天)、中伏(10或20天)、末伏(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,牢暗10天),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。
2、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
3、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
4、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
5、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,中伏天数不固定,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有5个庚日时,中伏为20天。
1、北京时间7月6日23时14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小暑”,标志着“出梅”入伏,炎炎盛夏开始登场。7月16日入伏,而7月6日至7月21日为“小暑”,其间正逢“三伏”的“头伏” 。
初伏:7月16日-2020年7月25日;
中伏:7月26日-2020年8月14日;
末伏:8月15日-2020年8月24日。
声明:本网站引用、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site.kefu@qq.com。
阅读量:93
阅读量:77
阅读量:25
阅读量:51
阅读量: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