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转换视频格式而不降低清晰度/画质
1、查看原始的音视参数(包括视频的参数、视频中音频的参数):
windows系统:找到视频文件——右键——属性——详细信息。
一般来说,我们不太在乎声音,那么只关注4个“视频参数”——“帧宽度”、“帧高度”、“数据速率”、“帧速率”。

2、确定"转换后视频参数"大小的原理:
"转换后的参数"不必高于"原始的音视参数“(即使高于原来的参数,也不能提高清晰度,只能徒增视频占用磁盘的空间)。
一般地,手机录屏,只是希望改变视频的横竖,而不希望降低视频画质,取"转换后的参数"="原始的音视参数"即可。事实上,用格式转换软件编辑视频参数时,都是整数的选项,所以选用略大于原始参数的整数选项即可。

3、以格式工厂转换MP4格式视频为例:
1.视频编码:AVC和MPEG4(Divx)都可以,尽量不选择HAEC,因为转换速度慢。
2.屏幕大小(视频分辨率):若不希望改变视频的分辨率,就选择默认。希望是1080P,就选择1080P
3.比特率:根据原始的比特率来靠上取整数选项。
4.每秒帧数:自动即可
5.宽高比:选择"自动",程序会根据屏幕大小进行宽高比的计算,尽可能地使图像充满分辨率,不能充满图像的地方,将会用黑色代替。一般选择自动就可以。

1、比特率:
(中文名字:数据速率)
比特率表示:音频、视频每秒钟需要用读取多少数据。所以,视频越清楚,每秒用的数据就越多,比特率就越高。
每秒用的数据*时长=总大小(比特率*视频时长=视频占用磁盘的空间大小)
比特率的单位:kb/s或kbps
总比特率=视频比特率+音频比特率(注意:windows称“视频比特率”为“数据速率”,省略了“视频”二字)
总结:想要视频清晰,想要音质生动,就不能怕视频大。

2、帧速率:
也叫帧率
只每一秒的视频由多少张图片组成。
帧率过小,会导致动作突变,像小人书一样啊!
3、视频分辨率:
也叫屏幕大小,并不是显示器屏幕的空间大小,而是指像素量的大小。简单点说就是:分辨率是一个数值,而不是一个面积。
电脑图像都是由发光的小方格组成的,相同分辨率的显示屏,尺寸大的显示屏,发光小方格尺寸也大。所以,最高分辨率为1920*1080的显示器,有14英寸的,也有30英寸的,还有更大的。
4、宽高比:视频中彩色画面的宽度:长度,用A:B来表示。
当分辨率和宽高比都确定时,视频画面会出现两侧黑边、上下黑边或者全屏画面三种情况。

5、二次编码:
一次编码CBR(固定码率):保持码率基本维持在平均码率。对复杂场景会因码率不足造成马赛克现象,对于简单场景则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。
二次编码VBR, (2-pass VBR), 在第一次编码是检测收集运动亮度等相关数据,在第二次编码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场景来进行动态的压缩编码。
二次编码比一次编码质量要好一些的。但是编码时间会增加很多。使用二次编码可以把变化不大的画面转换时码率低一些(如静态画面),而变化大的码率高一些(如打斗动作部分),这样码率是变化的,可以使整部影片的清晰度比较均匀。
1、除了直接降低个视频参数的大小,还可以采用CRF参数来控制转码。
CRF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~51,数值越大,生成的文件越小,画质越差。
CRF=18被认为是视觉无损的

1、视频编码不同于视频格式
视频编码有:MPEG4(Divx)、MPEG4(Xvid)、AVC(H264)、HEVC(H265)、Copy、FLV1
视频格式有:MP4、MKV、MOV、OGG、FLV、AVI、WebM、GIF、3GP、SWF
不同的格式,编码不完全相同。(有些编码是通用的,但有些编码只能针对于一种格式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