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事情,我们该如何帮忙

一个小例子,不知有无些许的启发?
在我们这个大院里,女儿还有两个好朋友小张和小周,我和这两个孩子也挺亲近。她们三个在学校里是同一个班,学习小哈佛英语也在一起。下周三,小学要举行“读书节”,班级要搞一个读书交流活动,可以是表演和朗诵。她们想合作表演个故事,周五晚上小哈佛课间休息的时候,关于表演什么故事,我看她们在那里讨论得热火朝天、不亦乐乎。其实表演,我算是在行的,以前在单位里搞活动时,小品、DV比赛,我有几次是自编自导自演的。但是孩子们的事情,我觉得最好由她们自己去思考、商量,这对她们也是个锻炼,会有更多收获。所以我只在一边看看热闹

周六,女儿问小张剧本怎么样了,这才知道八字还没有一撇呢。没有白云公主的书,小张妈妈网上查了半天也查不到,而且她正好很忙。此时,我觉得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可能有困难,我该出马了

上网查了查,搞清楚她们说的是白云公主冰雪之龙的故事,这个故事网上确实没有,书不一定能马上买得到。而且是个几十页的故事,如果用来表演还要改编成剧本,花费的气力太大。所以,我先和女儿商量,能不能换一个?她觉得可以,我们就一起翻格林童话、安徒生童话,都没有合适的。我想到家里的几本绘本书,故事不错,文字不多,直接拿来做剧本正合适。和女儿讨论了一下,最后选定《爷爷一定有办法》。原先商定五个同学一起表演,女儿觉得这本书也可以安排得开,所以挺合适的。
但是,我觉得还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一下,因为其他孩子们的意见也是要尊重的啊

这样,我把书中的文字照搬过来变成了剧本,估计表演的时间正合适。里面有爷爷和孙子两个角色,孩子们都想穿裙子表演,所以尊重她们的意见,我把爷爷变成了奶奶,孙子约瑟变成了孙女珍妮,剧本改成了《奶奶一定有办法》,这样就皆大欢喜了。

后来女儿说,她的一句台词好像读着拗口, “我的纽扣,我的奇妙的纽扣不见了”,她建议改为“我的纽扣,我奇妙的纽扣不见了”。我一看,那句话是书上的原文,但是孩子这样一改,朗诵着要顺溜些,所以就按女儿说的改了。书虽然是权威,但毕竟是译文,而且看和读是两回事儿,所以尊重女儿的意见也是对的哟

女儿又提出,剧本中原来是给孩子做了一条领带,但是她觉得女孩子一般不戴领带,不喜欢。嗯——,这是我原来忽视的


为了她们排练方便,我还把不同角色的台词设定了不同的颜色,和女儿一起去打印了五六份。
有了剧本,孩子们就自己去商量角色的安排,自己去排练了。我觉得表演得好坏倒无所谓,主要是从中得到锻炼。所以,就不掺合了,放手让她们去做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