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刚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
1、最简单的运动
当一个人站在镜子前,意识到自己“应该运动运动了”,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运动就是“跑步”。的确,在中国至少有 2000 万人正在跑步,把偶尔跑步的人也算进去,人数可能达到 2-3 亿人。跑步的确是一项非常简单的运动了。
毕竟,我们大多数人,在 9 年义务教育的体育课当中,唯一还记得住的运动方式,除了仰卧起坐,可能就是跑步了。
很奇怪,跑步按道理来说是一项简单的运动,但是我们为什么在面对跑步的时候,总是产生一种,对于跑步“煎熬”、“枯燥”的深深的恐惧感?
跑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,相比之下,走路才是简单的运动,我们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走路来进行身体的锻炼。而跑步,其实还是有一些难度的。
跑步难,是因为跑步和走路不一样,走路走快了并不会变成跑步,因为走路是走路,跑步是跳啊!
2、跑步冲击力
在走路的时候,落地时候的冲击力约为体重的 1.3 倍,然而在跑步的时候,我们落地的时候冲击力可以达到体重的 2-3 倍,甚至更高。
说到这里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冲击力增高,关节可能会受伤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——冲击力增高,首先增加受力的是我们的肌肉。
我们落地时候的冲击力,首先会被肌肉发力缓冲掉,这是因为人是一个柔性结构,所以我们在跑步时候虽然落地冲击力很大,但落地的声音还是远远比一个 100 多斤的沙包要小很多的。
肌肉需要缓冲冲击力,这就让很多开始跑步的人遭遇到了一个痛苦的问题,腿痛。
一个平时不太跑步的人,心血来潮跑20分钟,腿就可能在第二天非常的痛,甚至痛一个星期。这正是因为我们的肌肉,平时只能适应体重 1.5 倍左右的冲击力,但我们持续给了肌肉 20 分钟 2.5 倍甚至更高的冲击力,肌肉用力过度,进入到了紧急修复的状态。
所以,平时不怎么跑步的人,如果运动能力不够强,通过跑步来进行运动,并不是一种“循序渐进”的运动方式
3、走跑间歇
所以,平时不跑步的人,想入门跑步,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种比跑步更简单的运动方式,那就是把跑步和走路结合在一起,跑步累了走一会儿,休息够了继续跑的这样一种方式。
初学跑步的人,不需要在意跑步中间是不是多走了两步,而是在运动当中,降低运动的强度,让自己可以坚持下来。
走跑间歇训练,正是这样一种轻松的训练方法。它不仅可以让你避免一开始跑步跑太多带来的肌肉疼痛,并且可以避免跑步时候的疲劳感,让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一次长时间的有氧运动。
这种方式最适合新手、心肺功能较弱或者体重较大的人使用,可以轻松地通过走跑,养成跑步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