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甄别谎言
1、寻找微表情:微表情是那些在人们脸上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,电光火石间却能够折射出人们隐藏于谎言之下的真实情感。有些人是天生就对微表情比较敏感,但确定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拥有这种能力。
典型说来,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,他的微表情会带有一丝焦虑,主要体现在双眉紧锁,前额有细纹挤出。
2、看他有没有摸鼻子和捂嘴:人们在说谎的时候往往更喜欢摸鼻子,这可能是肾上腺素上升到鼻部毛细管导致鼻子发痒的后果,而人们说实话的时候摸鼻子的频率却下降很多。说谎的人也更喜欢用手捂住嘴巴或者将手放在嘴边,似乎是要掩盖呼之欲出的谎言;而绷紧的嘴和撅起的唇则暗示出他的焦虑情绪。
3、注意他的眼部运动:通过观察眼部运动,你可以看出这个人到底是真正记得还是在捏造事实。对与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而言,当他们清楚记得事情的细节时,他们的眼睛会向左转动;相反对于左撇子而言就是向右转动。人们说谎时眨眼(“眼睛煽动”)频率也更高,这在男人中要更常见;另外从揉眼睛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在说谎。
观察眼睑:当一个人不认同他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,他的眼睑闭合时间要比一般眨眼时间长。然而,这个变化非常微小,所以要有精确的对比,你得知道这个人在无压状态眨眼闭合时间。如果手(或手指)慢慢移到眼部,这也可能说明他正在试图掩盖事实。
4、不要将眼神交流作为真实性判断的唯一指标:跟一般看法相悖,说谎者并不总是会回避眼神交流。当一个人要集中注意力记起某件事的时候,他会自然而然的回避跟他的眼神交流,将目光锁定在静物之上。说谎者很可能故意通过眼神交流来表现自己的真诚,他们可以通过练习这种能力来克服谈话中的不适与尴尬,以此证明他说的是实话。
1、注意他的语调:语调很能反映一个人是否在说谎。他说话可能会突然地比平时快很多,紧张可能会导致音调变高和颤音或者结巴。
2、注意一些夸张的细节:看他是否说得太多,比如说:“我妈妈住在法国,很美,不是吗?你喜欢埃菲尔铁塔吗?那里好干净的。”过于唠叨细节就提示你这个人是多么急于让你相信他所说的。
3、注意情绪冲动时的回答:说谎的人对谈话的持续时间没有概念。这不是因为被审问的人早就将演练了答案(或期待被这样提问),就是因为他想通过喋喋不休的讲话来填充尴尬的沉默。
如果被审问者对答如流,那他极有可能在说谎。因为他可能早就将问答演练了或者早已想到可以让他摆脱的答案。
4、密切注意他对问题的反应:说实话的人不觉得要为自己辩护什么,因为他说的就是实话。相反,说谎者喜欢通过攻击性的,变向性的战略或者拖延策略来为自己圆谎。
说实话的人在面对别人对自己故事的质疑时,往往可以说出很多的细节来解释。说谎者却不会有太多东西来说明,而仅仅只是重复自己之前所说的。
5、注意他的用词说法:口头表达可以为你判断谎言提供诸多线索,线索包括:
回答所用的词恰好就是重复你刚刚问他时用的词。
拖延策略,比如让你重复所问;奉承你的问题是极好的,并不是是或者否就可以简单回答的;或者如“这取决于X的意思”,“你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?”等对峙性的回答。
避免使用缩略形式。比如说谎者会说“我没有这样做”,而不是“我没做”,试图让自己的答案绝对清晰。
6、在他重复某句话时尤为注意:当嫌疑人几乎不断在重复着某个相同的语句时,他很可能在说谎。编造谎言的人总是要试图记起那些可以让人信服的词组或句子,在再次解释情况的时候也就会自然用上几乎一样的“令人信服”的句子。
7、他扭转话题时要注意:半路转移话题是聪明的说谎者试图转移你注意力的伎俩之一;他们喜欢中途打断自己,突然谈一些其他事情。比如有些会狡猾的说:“我正准备----嘿,你这个周末是不是刚剪头发?”
特别小心来自被审问对象的赞美。说谎者抓住人们喜欢听溢美之词的心理,因此会通过赞美来试图逃脱审问。对于突然的赞美要多加小心。
1、看他是否出汗:人们说谎的时候往往出汗更厉害。实际上,测谎仪(电影中常会看到的情节)也是通过检测汗液来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在说谎。然而在他身上再来一次,结果却不一定可靠了。一些人可能就是因为紧张害羞而出汗;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出汗本来就比常人多。出汗这一特征应该跟发抖,脸红以及吞咽困难这些迹象结合起来看。
2、尤其注意他点头的时候:如果这个人点头摇头的方向跟他所说的结论相悖,那他就可能在说谎。这种现象被称作“不一致状态”。
例如,当一个人说他做了什么,比如“我将那些锅洗得干干净净”,但是他说这话的时候摇着头,这就揭露了事实:他根本没有用心擦洗而是粗略地抹了一下。除非这个人经过了专业的训练,要不然这个无意识的错误是很容易犯的,在此情况下身体回应往往道出了事实。
3、观察小动作:说谎的迹象之一就是小动作颇多,要么摸自己,要么摸身边的随机物品。恐惧产生的神经能量引发了这些小动作。为了缓解神经能量,说谎者经常玩弄椅子,面巾纸或者身体的一部分。
4、观察“相似度”:在相互作用影响的人之间,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很自然的跟他人相像,这是感兴趣以及亲密关系的表现。说谎的时候,这种“相似度”就会大打折扣,因为说谎者要为了给听者营造另一种事实而大费精力。一些“相似度”锐减的案例应该会使你有所警醒。
身体后倾。说实话的人更喜欢与听者靠近,相反,说谎者更容易将身体后倾,这说明在不必要的情况下,他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,也暗示他不喜欢跟不感兴趣的情绪。
对于说实话的人而言,头部及肢体动作会与倾听者之间相似,这是双方互动的效果。但是试图欺骗的人却不会这样做,这一迹象因此可以用来评判他是否在掩盖什么,你甚至可以看到他故意做出将手收回挥着转向的动作。
5、观察喉咙部位。说谎者喜欢吞咽唾液或者清喉,这时他就会不停的想要润喉。这是因为说谎导致肾上腺素上升,从而导致唾液像泵一样涌出来(与此同时并不会有太多新的唾液产生),说谎者此时就会将上涌的唾液吞咽下去,在这之后他又要清清喉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