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智云课堂-如何制定预算制度
1、一、为啥要制定预算制度
1、预算的性质:
- 预算本质是全公司的工作
- 预算多是财务主导的工作
- 预算的内容多需要业务等各部门编制
- 预算工作带有管控性,各部门的基础态度是抵制
2、多数企业的预算现状
- 其他高管都认为是财务的工作
- 领导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
- 多数人不重视
- 多数人也不知道预算是怎么回事以及与预算有关的事项
- 预算之后,也往往在几个月后放弃预算
有很多事,要有个说法!(最好用文件的形式定下来-预算制度)
1. 预算的目的是啥:推动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工具
2. 预算管理的工作属性:公司级管理工作
3. 预算工作的领导机构/工作机构
4. 预算工作通常的组织
5. 预算通常的程序
……
预算制度必须让领导知道和支持
有很多事,要有个说法!
- 行政性的说法:关乎大局,需要老板的理解和支持。
- 技术性的:主要在其他部门可能抵制的地方,争取老板的理解和支持
- 同时也让老板知道,预算的复杂性
……
抄的预算制度,你是说不清楚的。
有的财务总监不写制度,同样能够获得支持,推动工作。
2、二、行政性质的预算制度
1. 预算的目的是啥:推动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工具
2. 预算管理的工作属性:公司级管理工作
- 全员参与:全部的管理者参与
- 业务全覆盖:各种业务都要包含进来
3. 预算工作的领导机构/工作机构
- 预算小组/预算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
- 预算小组成员的职责
非常重要的是:
- 老板/委员会的职责:召集会议
- 其他部门负责人的职责:参与会议,发表自己的见解等
- 财务的职责:领导预算的工作等
4. 预算工作通常的组织
- 开始时间
- 编制时间
- 上交时间
- 质询修订时间
- 预算审批
- 预算调整
- 预算考核
5. 预算通常的程序
- 预算委员会会议:确定预算制度
- 全员预算会议:主要管理者
- 预算编制
- 预算审批
- 预算执行
- 预算奖惩
6. 预算执行和控制
- 日常控制的执行部门(通常是财务部):各部门负责人自己控制,财务部再控制
- 预算相关审批权限
- 费用开支控制原则
- 超预算的处理原则:预算外事项是否需要审批
- 预算外事项的处理原则
- 是否需要做月度收支计划
- 月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管理
7. 一些重要的预算原则
- 对接战略和绩效
- 自上而下,自下而上相结合
- 实事求是,不得虚高虚低
- 权责对等
- 其他需要确定的关键原则性事项
(以自然年度为单位,可以视为一些前提)
8. 预算调整
- 什么情况调整
- 什么程序调整
- 调整审批权
9. 预算考核(只是说一些大原则)
-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:收入、费用、成本是否达到预算
- 对预算编制过程的考核
- 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
10. 预算工作的罚则
- 对于不能正常配合预算工作的处罚
3、三、技术性质的预算制度
技术性质的制度特点
- 最主要的是财务自身的思考和整理
- 自己知道什么事情如何处理
- 写了其他部门也基本不会看
- 更主要的是给财务人员自己用
- 只要把握了,很多内容不写也没关系
- 多数企业没有这个文件
技术性制度的内容
1、预算的重要前提
- 预算年度的确定:什么时候开始,什么时候截止
- 预算的范围:开始的时候可以使预算的费用
- 工资基础
- 收入口径(含税与否)
- 汇率的使用
- ……
2、预算的内容
- 战略梳理:谁制定
- 业务计划:大概的要求
- 业务预算(收入、成本、费用)
- 投资
- 资金收支
3、预算的方法和适用
- 增量预算: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,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。
- 零基预算: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,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,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。
- 弹性预算:通常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,主要用于费用预算。
4、预算准备与要求
- 战略梳理的要求
- 工作计划的要求
- 信息收集的要求
- 销售预算编制指南
- 市场预算编制指南
- 研发预算编制指南
- 生产预算编制指南
- 采购预算编制指南
- 费用预算编制指南
- 预算汇总指南
- 预算合理性检查指南
- 预算质询指南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