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2025-09-26 13:27:32

1、(一)、种群

1.定义:生活在一定区域 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,称为种群.

2.生物特征: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。

3.种群密度计算公式:生物个体数/种群生存的面积(或体积)

4.性别比例计算公式:男性人数/女性人数×100%

5.出生率计算公式:新个体数/种群个体总数×1000‰

6.死亡率计算公式:死亡个体数/种群个体总数×1000‰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2、(二)、群落

1.定义:在 一定生活环境 内生活的  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  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。生物群落简称为 群落 。

2.生物特征:一定区域内的全部 种群   ,即区域内的全部 生物      。

3.关系: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 直接 或间接的相互关系:有食物关系、栖息和寄生关系、繁殖关系等,其中 食物关系 最主要。

4.生物分布特点:垂直分布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3、(三)、植被

1.定义:生活在 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所有植物 的总和,称为植物群落。 地球表面的 植物群落 称为植被。

3.作用:在群落中,起 主导作用 的是植物, 动物  和 微生物 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。

4.破坏植被的危害: 水土流失 、 气候变化异常、动植物资源枯竭 等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4、(四)、生态系统。

1、非生物因素:阳光、温度、空气、水、土壤等。

2.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。

例:(1)松、杉、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———  阳光     

(2)苹果不宜热带种植,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       ———— 温度

(3)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——  水分   

3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:生物既要 适应 环境,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

4.涵义:一个 生物群落 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一起,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5、5.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、消费者、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。

6.不可缺少的成分

生产者 :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;

分解者:物质、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。

(把 有机物 转化成 无机物,为生产者提供原料)

7.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 食物   关系。

8.区域大小:可根据实际需要,自由选定。故种群,群落,生态系统区域大小      直接比较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6、(五)、食物链和食物网

1.食物链

(1)涵义: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关系 形成联系——食物链。

举例:    草  →  鼠 →  蛇  →   鹰 。

(3)功能:生态系统中 物质和  能量 流通的渠道。

  变化规律 : 能量 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7、2.食物网。

 (1)涵义: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 食物链 连接交叉,形成一种网状联系——叫 食物网。

 (2)功能:生态系统中 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的渠道。

注意: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——  生产者 。 

 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。

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:[22]九下 生物与环境

8、(六)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

1.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:生态系统具有  自动调节能力  。

 一般来说,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 ,生物种类 越多 ,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 越强 。

2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

(1).破坏原因:  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——生态平衡遭破坏。

(2).破坏因素: 自然因素 和 人为因素 。

①自然因素:自然灾害。如地震、 火山、  台风 等。

 ②人为因素: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,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。

③ 人为因素 可以导致 自然因素 的强化或弱化。

声明:本网站引用、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site.kefu@qq.com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