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2025-09-23 16:58:24

1、疾病介绍

痄腮在西医上称为流行性腮腺炎,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。

患者疼痛难忍,极其痛苦而且具有传染性。

中医认为: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导致,与邪毒侵袭少阳、阳明经有关,除发生于腮腺部,还可引发足厥阴肝经病而犯前阴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2、治疗方法

1、刺络放血

选用关冲穴和商阳穴,用一次性取血针点刺出血,(若发病,血为紫黑色,不断将血挤出,直至颜色正常即可)。

商阳穴还可以用来泻阳明经热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3、2、局部针刺

在颊车穴进行针刺,留针10分钟即可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4、3、灯火灸

使用灯火灸是中医治疗痄腮的常用方法。

首先将准备好的灯芯草切成小段,蘸上香油备用。

选取患侧头部的角孙穴(角孙穴位于发梢内,可先用剪刀将角孙穴周围的头发剪掉以便操作)。

在角孙穴上先涂抹上万花油,以防烫伤留下疤痕,将做好的灯芯草点燃放在穴位处即可,不出几秒便会听到“啪”的一声,灯火灸便操作完毕,每日可多次使用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5、4、药物外敷

法一:准备新鲜的仙人掌,捣烂并敷在患处,用纱布包裹住以防掉落。

注意:要全部捣烂,不要去皮去刺,建议用搅拌机比较好。

法二:吴茱萸、地龙各30g,研末后,加醋调,贴脚心,一天一次即可。

两方皆可治疗,选用仅凭个人喜好即可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1、疾病介绍

乳痈在西医上称为乳腺增生,是由于乳房血液运行不畅或感染而引起的肿块,主要以哺乳期妇女为主。

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衍变为乳腺癌,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2、治疗方法

哺乳期乳痈治疗

哺乳期的乳痈是肝郁胃热所导致,因为中医认为:乳房属胃,乳头属肝。

1、针刺治疗

取肩井穴、天宗穴、少泽穴,患者取坐位施术。

肩井穴为宣散郁火之要穴。

注意:穴位大多在肩部,在施术时注意勿过深,以免造成气胸!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3、2、药物治疗

法一:选用蒲公英进行熬制,将渣过滤后把药汁服下。

蒲公英在中医认为是治疗乳痈之要药,对于乳腺增生有着很好的效果。

法二:将仙人掌整体捣烂敷于局部,1~3天左右即可。

不仅仅适用于哺乳期乳痈,而且对于普通乳痈也有效果。

法三:将如意黄金散外用也可治疗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4、温馨提示:孕妇吃的好,生下的孩子易得湿疹。

小编建议孕妇不要过于吃好,节制一些吧。

养生实用手册7(针灸篇)

声明:本网站引用、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site.kefu@qq.com。
猜你喜欢